导语:什么叫做“emo”?emo其中是指一种情绪,一种不积极的情绪,包括丧、忧郁伤感等。尤其是每到秋天,人们更容易产生一种emo的情绪。看着满地的落叶要emo,吹着凉凉的秋风要emo。到底为什么秋天容易陷入emo呢?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。
为什么秋天容易陷入emo
秋天
因为秋季是抑郁症等“情绪病”的高发季节,此时由情绪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健康状况也有“悲秋综合征”的说法。究其诱因,包括了秋冬交替,万物凋零,气温变化比较大,人们容易产生伤感情绪等。
“悲秋综合征”在某百科词条是这么解释的:悲秋综合征,是指在秋天因景色萧瑟而使人产生的凄凉、苦闷之感,甚至焦虑、抑郁情绪。事实上,现代医学并没有“悲秋综合征”这个概念,但这样的情绪问题有另外一个名字:季节性情感障碍(sad)。“伤春悲秋”其实在临床上是有科学依据的,季节性情感障碍其特征就是有规律地在秋冬季发生抑郁,春夏季症状缓解或者呈轻躁狂,抑郁和躁狂两者交替出现。
中医认为秋冬之季是一年中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进入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,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阴阳的变化。从“天人相应”来看,肺属于金,与秋气相应,肺主气司呼吸,在志为忧;肝属于木,与春气相应,肝主疏泄调达。青龙主升,白虎主降,二者共同参与全身气机的调畅。人在秋冬季时最为敏感,尤其是目睹秋风冷雨、花木凋零、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,常在心中引起悲秋、凄凉、垂暮之感,易产生抑郁情绪。古人云:“秋风惨雨,草木黄落年高之人身虽老弱,心亦如壮,秋时思往昔亲朋,动多伤感,秋季之后,水冷草槁,多发宿疾。”故秋冬季要调摄精神,使人心情愉快。
西医则认为: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、日照时间短的变化,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(特别是被称为情绪稳定剂的神经递质“5-羟色胺”的合成减少),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。sad与光照时间减少也有密切的关联,这与人体大脑分泌的褪黑素有关。褪黑素是一种睡眠激素,这种化学物质会随着光的消失开始释放,并让人感受困意。每当夜晚降临,褪黑素的分泌使人体得到良好的休息。秋、冬季光照时间变短,夜晚时间变长,这增加了褪黑素的分泌,因此人们会出现疲惫、嗜睡等sad症状。
冬季情绪低落,还可能与群体社交、节日压力有关。因为许多新年假期、跨年活动都在冬季。人们不仅要与缺少阳光“作斗争”,还需要应对庆祝节日所带来的压力。庆祝节日,往往也意味着阖家团圆、多人社交的场景。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“灵魂拷问”,让社交恐惧人群感觉“瑟瑟发抖”,继而导致精神高度紧张,无法放松,始终处在一种“害怕”的状态中,可能会加重情绪低落的情况。
悲秋综合征
如何保持情绪稳定?
1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。在天气晴好的时候,出去多走走。既接受光照、调节激素分泌,又能欣赏美景、转移情志。适量增加运动量也能平静情绪、缓解压力。
2、面对巨大的生活、工作压力时,可以为自己列下清单,将待办事项分轻重缓急排序处理。状态实在不好时要允许自己停下来,以免把‘弦’绷断了。
3、要学会“借力”,向亲人、朋友倾诉、寻求帮助,必要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。
另外已经确诊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,秋冬季节尤其不要擅自调药、停药,要遵医嘱治疗。